为进一步深化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产教融合的内涵与路径,提升教师在产教融合工作中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广州华商学院于4月10日、4月17日、4月27日在广州校区弘美楼华商继续教育中心举办了为期3天的“产教融合赋能人才培养体系培训”。
本次培训由广州华商学院产教融合办公室、继续教育学院主办,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协办,围绕金课、金师、金地金专、金教材五个模块对学校负责产教融合工作的领导、专员和老师进行系统培训,并组织实地考察产教融合基地,旨在通过产教融合赋能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一、理论课程:思维案例分享迸发崭崭新思路
4月10日上午由侯小菊博士主讲《大模型赋能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课程。侯博士深入剖析大模型技术为职业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潜在挑战,重点阐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她强调,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专业改革,需以大数据支撑构建知识库,教师应主动“破圈”对接产业技术前沿,通过校企联合发力实现教师教学能力转型升级。

下午,由黄笑副教授主讲《以赛促改 以赛促建——助力金课程、金教材建设》课程。针对“金课”建设,她强调教师应将育人理念融入教学,探索综合育人模式;课程设计要对接标准、契合学生定位、融入多元要素,并因材施教。关于“金教材”开发,黄教授系统讲解了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开发范式,强调此类教材应以企业真实项目为教学载体,有机融入岗位技能图谱与职业标准,推动数字化建设。

第二次理论课在4月17日进行。上午,由龚盛昭教授主讲《产教融合打造高水平金教师,培养创新型拔尖技术人才》课程。龚教授结合近期政策解读、发展前景介绍,以广轻精细化工技术团队建设为例,和学员重点探讨了产教融合如何打造高水平金教师、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意义与具体做法等。

下午,由陈金伟副教授主讲《“产城科教”有组织融合视域下的职业本科专业(群)建设》课程。陈教授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的轻化工类专业为例,系统阐释了"产业规划-城市发展-科技赋能-教育供给"四维融合模型(简称"产城科教"模型)的构建逻辑。同时还分享了面向职业本科的专业(群)建设实践,校企合作过程中的经验与心得。

此次培训的理论课内容丰富实用,为教师们提供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和方法。我校未来将不断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外出参访:成果展示带动经验分享
4月27日,是本次培训班的外出参观考察环节。参训教师团分别前往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南海校区参观先进制造技术及检测公共实训中心,以及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西校区参观广东省教育行业信创适配中心。参观之余,参训教师团与两所产教融合经验丰富的学校进行了座谈交流,内容囊括顶层设计与规划经验、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资源整合与保障措施、项目筛选与实施管理、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以及质量评估与改进机制六大方面。




本次产教融合赋能人才培养体系培训班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广州华商学院在不断深化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改革、推动产教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通过系统理论学习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参训教师们在专业建设、课程设计、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收获颇丰。学校将以此次培训为新起点,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华商力量。

